酈生食其者、一陳留高陽人也。二好讀書、家貧落魄、三無以為衣食業、為里監門吏。四然縣中賢豪不敢役、縣中皆謂之狂生。
一正義。歷異幾三音也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今在圉縣。」索隱。案。高陽屬陳留圉縣。高陽、鄕名也、故耆舊傳云「食其、高陽鄕人」。 正義。陳留風俗傳云「高陽在雍兵西南」。括地志云「圉城在汴州雍丘縣西南。食其墓在雍丘西南二十八里」。蓋謂此也。
三集解。應劭曰。「落魄、志行衰惡之貌也。」晉灼曰。「落薄、落托、義同也。」索隱。案。鄭氏云「魄音薄」。應劭云「志行衰惡之貌也」。
四正義。監音甲衫反。戰國策云齊宣謂顏斶曰。「夫監門閭里、士之賤也。」
及陳勝、項梁等起、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、一酈生聞其將皆握齱二好苛禮三自用、不能聽大度之言、酈生乃深自藏匿。後聞沛公將兵略地陳留郊、沛公麾下騎士適酈生里中子也、四沛公時時問邑中賢士豪俊。騎士歸、酈生見謂之曰。「吾聞沛公慢而易人、多大略、此眞吾所願從游、莫為我先。五若見沛公、謂曰『臣里中有酈生、年六十餘、長八尺、人皆謂之狂生、生自謂我非狂生』。」騎士曰。「沛公不好儒、諸客冠儒冠來者、沛公輒解其冠、溲溺六其中。與人言、常大罵。未可以儒生說也。」酈生曰。「弟言之。」騎士從容言如酈生所誡者。
一正義。徇、略也。
二集解。應劭曰。「握齱、急促之貌。」索隱。應劭曰齱音若「促」。鄒氏音麄角反。韋昭云「握齱、小節也」。
三索隱。案。苛亦作「荷」。賈逵云「苛、煩也」。小顏云「苛、細也」。
四集解。服虔曰。「食其里中子適作沛公騎士。」索隱。適食其里中子。適音釋。服虔、蘇林皆云沛公騎士適是食其里中人也。案。言適近作騎士。
五索隱。案。先謂先容、言無人為我作紹介也。正義。為、於偽反。
六索隱。上所由反。下乃吊反、亦如字。溲卽溺也。
沛公至高陽傳舍、一使人召酈生。酈生至、入謁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、二而見酈生。酈生入、則長揖不拜、曰。「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。且欲率諸侯破秦也。」沛公罵曰。「豎儒。三夫天下同苦秦久矣、故諸侯相率而攻秦、何謂助秦攻諸侯乎。」酈生曰。「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、不宜倨見長者。」於是沛公輟洗、起攝衣、四延酈生上坐、謝之。酈生因言六國從橫時。沛公喜、賜酈生食、問曰。「計將安出。」酈生曰。「足下起糾合之衆、五收散亂之兵、不滿萬人、欲以徑入強秦、此所謂探虎口者也。夫陳留、天下之衝、四通五達之郊也、六今其城又多積粟。臣善其令、七請得使之、令下足下。八卽不聽、足下舉兵攻之、臣為內應。」於是遣酈生行、沛公引兵隨之、遂下陳留。號酈食其為廣野君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二世三年二月。」
二索隱。案。樂產云「邊床曰倨。」
三索隱。案。豎者、僮僕之稱。沛公輕之、以比奴豎、故曰「豎儒」也。
四正義。攝猶言斂著也。
五集解。一作「烏合」、一作「瓦合」。
六集解。如淳曰。「四面中央、凡五達也。」瓚曰。「四通五達、言無險阻也。」
七正義。言食其與陳留縣令相善也。
八正義。令力征反。下謂降之也。
酈生言其弟酈商、使將數千人從沛公西南略地。酈生常為說客、馳使諸侯。
漢三年秋、項羽擊漢、拔滎陽、漢兵遁保鞏、洛。楚人聞淮陰侯破趙、彭越數反梁地、一則分兵救之。淮陰方東擊齊、漢王數困滎陽、成皋、計欲捐成皋以東、屯鞏、洛以拒楚。酈生因曰。「臣聞知天之天者、王事可成。不知天之天者、王事不可成。王者以民人為天、二而民人以食為天。夫敖倉、天下轉輸久矣、臣聞其下乃有藏粟甚多、楚人拔滎陽、不堅守敖倉、迺引而東、令適卒三分守成皋、此乃天所以資漢也。方今楚易取而漢反卻、自奪其便、四臣竊以為過矣。且兩雄不俱立、楚漢久相持不決、百姓騷動、海內搖蕩、農夫釋耒、工女五下機、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。願足下急復進兵、收取滎陽、據敖倉之粟、六塞成皋之險、七杜大行之道、八距蜚狐之口、九守白馬之津、以示諸侯效實形制之勢、則天下知所歸矣。方今燕、趙已定、唯齊未下。今田廣據千里之齊、田閒將二十萬之衆、軍於歷城、諸田宗彊、負海阻河濟、南近楚、人多變詐、足下雖遣數十萬師、未可以歲月破也。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、使為漢而稱東藩。」上曰。「善。」
一索隱。數音朔。
二索隱。王者以人為天。案。此語出管子。
三索隱。上音直革反。案。通俗文云「罰罪云謫」、卽所謂謫戍。又音陟革反。卒、租忽反。
四索隱。漢反卻自奪便。以言不取敖倉、是漢卻、自奪其便利。
五索隱。謂女工工巧也。漢書作「紅」、音工。
六正義。敖倉在今鄭州滎陽縣西十有五里、石門之東、北臨汴水、南帶三皇山。秦始皇時置倉于敖山上、故名之曰敖倉也。
七正義。卽泛水縣山也。
八集解。韋昭曰。「在河內野王北也。」
九集解。如淳曰。「上黨壺關也。」駰案。蜚狐在代郡西南。正義。案。蔚州飛狐縣北百五十里有秦漢故郡城。西南有山、俗號為飛狐口也。
迺從其畫、復守敖倉、而使酈生說齊王曰。「王知天下之所歸乎。」王曰。「不知也。」曰。「王知天下之所歸、則齊國可得而有也。若不知天下之所歸、卽齊國未可得保也。」齊王曰。「天下何所歸。」曰。「歸漢。」曰。「先生何以言之。」曰。「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、約先入咸陽者王之。漢王先入咸陽、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。項王遷殺義帝、漢王聞之、起蜀漢之兵擊三秦、出關而責義帝之處、收天下之兵、立諸侯之後。降城卽以侯其將、得賂卽以分其士、與天下同其利、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。諸侯之兵四面而至、蜀漢之粟方船而下。一項王有倍約之名、殺義帝之負。於人之功無所記、於人之罪無所忘。戰勝而不得其賞、拔城而不得其封。非項氏莫得用事。為人刻印、刓而不能授。二攻城得賂、積而不能賞。天下畔之、賢才怨之、而莫為之用。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、可坐而策也。夫漢王發蜀漢、定三秦。涉西河之外、援上黨之兵。三下井陘、誅成安君。破北魏、四舉三十二城。此蚩尤之兵也、非人之力也、天之福也。今已據敖倉之粟、塞成皋之險、守白馬之津、杜大行之阪、距蜚狐之口、天下後服者先亡矣。王疾先下漢王、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。不下漢王、危亡可立而待也。」田廣以為然、乃聽酈生、罷歷下兵守戰備、與酈生日縱酒。
一索隱。案。方船謂並舟也。戰國策「方船積粟、循江而下」也。
二集解。孟康曰。「刓斷無複廉鍔也。」瓚曰。「項羽吝於爵賞、玩惜侯印、不能以封其人也。」索隱。刓音五官反。案。郭象注莊子云「杬團無圭角」。漢書作「玩」、言玩惜不忍授人也。
三正義。援音爰。
四索隱。謂魏豹也。豹在河北故也。亦謂「西魏」、以大梁在河南故也。
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齊七十餘城、乃夜度兵平原襲齊。齊王田廣聞漢兵至、以為酈生賣己、迺曰。「汝能止漢軍、我活汝。不然、我將亨汝。」酈生曰。「舉大事不細謹、盛德不辭讓。而公不為若更言。」齊王遂亨酈生、引兵東走。
漢十二年、曲周侯酈商以丞相將兵擊黥布有功。高祖舉列侯功臣、思酈食其。酈食其子疥一數將兵、功未當侯、上以其父故、封疥為高梁侯。後更食武遂、嗣三世。元狩元年中、武遂侯平二坐詐詔衡山王取百斤金、當棄市、病死、國除也。
一索隱。疥音界。後更封武遂三世。地理志武遂屬河閒。案。漢書作「武陽子遂」、衍文也。
二正義。年表云「卒、子㪍嗣。卒、子平嗣、元年有罪國除」。而漢書云「更食武陽、子遂嗣」、恐漢書誤也。
陸賈者、楚人也。一以客從高祖定天下、名為有口辯士、居左右、常使諸侯。
一索隱。案。陳留風俗傳云「陸氏、春秋時陸渾國之後。晉侯伐之、故陸渾子奔楚。賈其後」。又陸氏譜云「齊宣公支子達食菜於陸。達生發、發生皋、適楚。賈其孫也」。
及高祖時、中國初定、尉他一平南越、因王之。高祖使陸賈賜尉他印為南越王。陸生至、尉他魋結二箕倨見陸生。陸生因進說他曰。「足下中國人、親戚昆弟墳在眞定。三今足下反天性、弃冠帶、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四為敵國、禍且及身矣。且夫秦失其政、諸侯豪桀並起、唯漢王先入關、據咸陽。項羽倍約、自立為西楚霸王、諸侯皆屬、可謂至彊。然漢王起巴蜀、鞭笞天下、劫略諸侯、遂誅項羽滅之。五年之閒、海內平定、此非人力、天之所建也。天子聞君王王南越、不助天下誅暴逆、將相欲移兵而誅王、天子憐百姓新勞苦、故且休之、遣臣授君王印、剖符通使。君王宜郊迎、北面稱臣、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、屈彊於此。孫守真按。屈=倔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漢誠聞之、掘燒王先人冢、夷滅宗族、使一偏將將十萬衆臨越、則越殺王降漢、如反覆手耳。」
一索隱。趙他為南越尉、故曰「尉他」。他音駝。
二集解。服虔曰。「魋音椎。今兵士椎頭結。」索隱。魋、直追反。結音計。謂為髻一撮似椎而結之、故字從結。且案其「魋結」二字、依字讀之亦得。謂夷人本被髮左衽、今他同其風俗、但魋其發而結之。
三索隱。趙地也。本名東垣、屬常山。
四索隱。案。崔浩云「抗、對也。衡、車扼上橫木也。抗衡、言兩衡相對拒、言不相避下」。
於是尉他乃蹶然一起坐、謝陸生曰。「居蠻夷中久、殊失禮義。」因問陸生曰。「我孰與蕭何、曹參、韓信賢。」陸生曰。「王似賢。」複曰。「我孰與皇帝賢。」陸生曰。「皇帝起豐沛、討暴秦、誅彊楚、為天下興利除害、繼五帝三王之業、統理中國。中國之人以億計、地方萬里、居天下之膏腴、人衆車輿、萬物殷富、政由一家、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。今王衆不過數十萬、皆蠻夷、崎嶇山海閒、譬若漢一郡、王何乃比於漢。」尉他大笑曰。「吾不起中國、故王此。使我居中國、何渠不若漢。」二乃大說陸生、留與飲數月。曰。「越中無足與語、至生來、令我日聞所不聞。」賜陸生橐中裝三直千金、他送亦千金。四陸生卒拜尉他為南越王、令稱臣奉漢約。歸報、高祖大悅、拜賈為太中大夫。
一索隱。蘇林音厥。禮記「子夏蹶然而起」。埤蒼云「蹶、起也」。
二集解。渠音詎。索隱。渠、劉氏音詎。漢書作「遽」字、小顏以為「有何迫促不如漢也」。
三集解。張晏曰。「珠玉之寶也。裝、裹也。」索隱。橐音托。案。如淳云以為明月珠之屬也。又案。詩傳曰「大曰橐、小曰囊」。埤蒼云「有底曰囊、無底曰橐」。謂以寶物(以)入囊橐也。
四集解。蘇林曰。「非橐中物、故曰『他送』也。」
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。高帝罵之曰。「乃公居馬上而得之、安事詩書。」陸生曰。「居馬上得之、寧可以馬上治之乎。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、文武並用、長久之術也。昔者吳王夫差、智伯極武而亡。秦任刑法不變、卒滅趙氏。一鄕使秦已並天下、行仁義、法先聖、陛下安得而有之。」高帝不懌而有慚色、乃謂陸生曰。「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、吾所以得之者何、及古成敗之國。」陸生乃粗述存亡之徵、凡著十二篇。每奏一篇、高帝未嘗不稱善、左右呼萬歲、號其書曰。「新語」。二
一集解。趙氏、秦姓也。索隱。案。韋昭云「秦伯益後、與趙同出非廉、至造父、有功於穆王、封之趙城、由此一姓趙氏」。
二正義。七錄云「新語二卷、陸賈撰」也。
孝惠帝時、呂太后用事、欲王諸呂、畏大臣有口者、陸生自度不能爭之、乃病免家居。以好畤田地善、一可以家焉。有五男、乃出所使越得橐中裝賣千金、二分其子、子二百金、令為生產。陸生常安車駟馬、從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、寶劍直百金、謂其子曰。「與汝約。三過汝、汝給吾人馬酒食、極欲、十日而更。所死家、得寶劍車騎侍從者。一歲中往來過他客、率不過四再三過、數見不鮮、五無久慁公為也。」六
一正義。畤音止。雍州縣也。
二正義。漢制一金直千貫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汝、一作『公』。」
四索隱。率音律。過音戈。
五索隱。數見音朔現。謂時時來見汝也。不鮮、言必令鮮美作食、莫令見不鮮之物也。漢書作「數擊鮮」、如淳云「新殺曰鮮」。
六集解。韋昭曰。「慁、污辱。」索隱。慁、患也。公、賈自謂也。言汝諸子無久厭患公也。
呂太后時、王諸呂、諸呂擅權、欲劫少主、危劉氏。右丞相陳平患之、力不能爭、恐禍及己、常燕居深念。陸生往請、一直入坐、而陳丞相方深念、二不時見陸生。陸生曰。「何念之深也。」陳平曰。「生揣我何念。」三陸生曰。「足下位為上相、食三萬戶四侯、可謂極富貴無欲矣。然有憂念、不過患諸呂、少主耳。」陳平曰。「然。為之柰何。」陸生曰。「天下安、注意相。天下危、注意將。將相和調、則士務附。士務附、五天下雖有變、卽權不分。為社稷計、在兩君掌握耳。臣常欲謂太尉絳侯、絳侯與我戲、易吾言。君何不交驩太尉、深相結。」為陳平畫呂氏數事。陳平用其計、乃以五百金為絳侯壽、厚具樂飲。太尉亦報如之。此兩人深相結、則呂氏謀益衰。陳平乃以奴婢百人、車馬五十乘、錢五百萬、遺陸生為飲食費。陸生以此游漢廷公卿閒、名聲藉甚。六
一集解。漢書音義曰。「請、若問起居。」
二索隱。深念、深思之也。
三集解。孟康曰。「揣、度也。」韋昭曰。「揣音初委反。」
四索隱。案。陳平傳食戶五千、以曲逆秦時有三萬戶、恐復業至此、故稱。
五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務、一作『豫』。」
六集解。漢書音義曰。「言狼籍甚盛。」
及誅諸呂、立孝文帝、陸生頗有力焉。孝文帝卽位、欲使人之南越。陳丞相等乃言陸生為太中大夫、往使尉他、令尉他去黃屋稱制、令比諸侯、皆如意旨。語在南越語中。陸生竟以壽終。
平原君朱建者、楚人也。故嘗為淮南王黥布相、有罪去、後複事黥布。布欲反時、問平原君、平原君非之、布不聽而聽梁父侯、遂反。一漢已誅布、聞平原君諫不與謀、二得不誅。語在黥布語中。三
一索隱。梁父侯、史失名。如淳注漢書云「遂、布臣」、非也。臣瓚曰「布用梁父侯計遂反耳」、其說是也。
二正義。與音預。
三集解。黥布列傳無此語。
平原君為人辯有口、刻廉剛直、家於長安。行不苟合、義不取容。辟陽侯行不正、得幸呂太后。時辟陽侯欲知平原君、平原君不肯見。及平原君母死、陸生素與平原君善、過之。平原君家貧、未有以發喪、一方假貸服具、陸生令平原君發喪。陸生往見辟陽侯、賀曰。「平原君母死。」辟陽侯曰。「平原君母死、何乃賀我乎。」陸賈曰。「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、平原君義不知君、以其母故。二今其母死、君誠厚送喪、則彼為君死矣。」辟陽侯乃奉百金往稅。三列侯貴人以辟陽侯故、往稅凡五百金。
一索隱。案。劉氏云謂欲葬時、須啟其殯宮、故云「發喪」也。
二集解。張晏曰。「相知當同恤災危、母在、故義不知君。」索隱。案。崔浩云「建以母在、義不以身許人也」。
三集解。韋昭曰。「衣服曰稅。稅當為『襚』。」索隱。案。說文「稅、贈終服也」。襚音式芮反、亦音遂。
辟陽侯幸呂太后、人或毀辟陽侯於孝惠帝、孝惠帝大怒、下吏、欲誅之。呂太后慙、不可以言。大臣多害辟陽侯行、欲遂誅之。辟陽侯急、因使人欲見平原君。平原君辭曰。「獄急、不敢見君。」迺求見孝惠幸臣閎籍孺、一說之曰。「君所以得幸帝、天下莫不聞。今辟陽侯幸太后而下吏、道路皆言君讒、欲殺之。今日辟陽侯誅、旦日太后含怒、亦誅君。何不肉袒為辟陽侯言於帝。帝聽君出辟陽侯、太后大驩。兩主共幸君、君貴富益倍矣。」於是閎籍孺大恐、從其計、言帝、果出辟陽侯。辟陽侯之囚、欲見平原君、平原君不見辟陽侯、辟陽侯以為倍己、大怒。及其成功出之、迺大驚。
一索隱。案。佞幸傳云高祖時有籍孺、孝惠時有閎孺。今總言「閎籍孺」、誤也。
呂太后崩、大臣誅諸呂、辟陽侯於諸呂至深、一而卒不誅。計畫所以全者、皆陸生、平原君之力也。
一集解。如淳曰。「辟陽侯與諸呂相親信也、為罪宜誅者至深。」 索隱。案。如淳說以為宜誅、非也。小顏云辟陽侯與諸呂相知至深重、得其理也。
孝文帝時、淮南厲王殺辟陽侯、以諸呂故。文帝聞其客平原君為計策、使吏捕欲治。聞吏至門、平原君欲自殺。諸子及吏皆曰。「事未可知、何早自殺為。」平原君曰。「我死禍絕、不及而身矣。」遂自剄。孝文帝聞而惜之、曰。「吾無意殺之。」乃召其子、拜為中大夫。一使匈奴、單于無禮、迺罵單于、遂死匈奴中。
一索隱。案。下文所謂與太史公善者。
初、沛公引兵過陳留、酈生踵軍門上謁曰。「高陽賤民酈食其、竊聞沛公暴露、將兵助楚討不義、敬勞從者、願得望見、口畫天下便事。」使者入通、沛公方洗、問使者曰。「何如人也。」使者對曰。「狀貌類大儒、衣儒衣、冠側注。」一沛公曰。「為我謝之、言我方以天下為事、未暇見儒人也。」使者出謝曰。「沛公敬謝先生、方以天下為事、未暇見儒人也。」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。「走。複入言沛公、吾高陽酒徒也、二非儒人也。」使者懼而失謁、跪拾謁、還走、復入報曰。「客、天下壯士也、叱臣、臣恐、至失謁。曰『走。復入言、而公高陽酒徒也』。」沛公遽雪足杖矛曰。「延客入。」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側注冠一名高山冠、齊王所服、以賜謁者。」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本言『而公高陽酒徒』。」
酈生入、揖沛公曰。「足下甚苦、暴衣露冠、將兵助楚討不義、足不何不自喜也。臣願以事見、而曰『吾方以天下為事、未暇見儒人也』。夫足下欲興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、而以目皮相、恐失天下之能士。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、勇又不如吾。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見、竊為足下失之。」沛公謝曰。「鄕者聞先生之容、今見先生之意矣。」迺延而坐之、問所以取天下者。酈生曰。「夫足下欲成大功、不如止陳留。陳留者、天下之據衝也、兵之會地也、積粟數千萬石、城守甚堅。臣素善其令、願為足下說之。不聽臣、臣請為足下殺之、而下陳留。足下將陳留之衆、據陳留之城、而食其積粟、招天下之從兵。從兵已成、足下橫行天下、莫能有害足下者矣。」沛公曰。「敬聞命矣。」
於是酈生乃夜見陳留令、說之曰。「夫秦為無道而天下畔之、今足下與天下從則可以成大功。今獨為亡秦嬰城而堅守、臣竊為足下危之。」陳留令曰。「秦法至重也、不可以妄言、妄言者無類、吾不可以應。先生所以敎臣者、非臣之意也、願勿複道。」酈生留宿臥、夜半時斬陳留令首、逾城而下報沛公。沛公引兵攻城、縣令首於長竿以示城上人、曰。「趣下、而令頭已斷矣。今後下者必先斬之。」於是陳留人見令已死、遂相率而下沛公。沛公舍陳留南城門上、因其庫兵、食積粟、留出入三月、從兵以萬數、遂入破秦。
太史公曰。世之傳酈生書、多曰漢王已拔三秦、東擊項籍而引軍於鞏洛之閒、酈生被儒衣往說漢王。迺非也。自沛公未入關、與項羽別而至高陽、得酈生兄弟。余讀陸生新語書十二篇、固當世之辯士。至平原君子與余善、是以得具論之。
索隱述贊。廣野大度、始冠側注。踵門長揖、深器重遇。說齊歷下、趣鼎何懼。陸賈使越、尉佗懾怖、相說國安、書成主悟。